老人突變幼稚 警惕老年痴獃

(Gettyimages供圖)

●提前5年進行預防,老年痴獃臨床典型癥狀的出現將會平均延緩巨匠電腦評價約10年

●年齡≥60歲的老人應把系統檢測認知功能和情緒癥狀作為常規檢查項目

醫學指導/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精神醫學科周伯榮主任醫師

阿爾茨海默病,這個念起來相對拗口的病種,對很多人來說,早已不陌生。它的另一種稱呼——老年性痴獃更為老百姓所熟知。專家介紹,在痴獃臨床典型癥狀出現的前5年進行預防,痴獃典型癥狀出現將會平均延緩約10年。然而,這種疾病的顯著特徵之一就是起病隱匿。當出現近記憶障礙、語言功能障礙、精神混亂等癥狀時,已非超早期或早期癥狀了。如何發現老年性痴獃超早期或早期癥狀呢?專家建議,在日常生活中,家人要注意留意老人的性格是否改變、情緒行為是否有異常、記憶力是否有下降。同時,年齡≥60歲的老年人,除常規檢查血糖、血壓、血脂等動脈粥樣硬化指標,均應該把系統檢測認知功能和情緒癥狀作為常規檢查項目,並在專科門診建立每個人的認知功能檔案,每年或每兩年複測一次,以便及早發現,及時干預。

文/廣州日報記者黃蓉芳 通訊員黃賢君

警惕:出現語言功能障礙已非早期癥狀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精神醫學科主任醫師周伯榮介紹,阿爾茨海默病是一種以隱匿起病和進行性認知功能損害為特徵的神經變性疾病。調查顯示:中國65歲以上的老人,該病的患病率為4.8%,80歲以上增加到近30%。中國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約600萬,佔全球25%。

周伯榮介紹,阿爾茨海默病長期以來是人類難以攻克的慢性疾病之一。目前,由於有效治療和緩解阿爾茨海默病的病情發展的藥物和措施都十分有限,世界衛生組織和國內外醫學指南均提出,應早期或超早期發現和診斷阿爾茨海默病或可能患有痴獃的患者,從而儘可能早期預防治療阿爾茨海默病。

近年來,科研人員探索了早期發現阿爾茨海默病的影像學、檢驗學、生物蛋白檢測等新技術,為超早期發現該病成為可能。「然而,人們對預防阿爾茨海默病的自我警覺和自我主動接受專業檢測的意識更為重要。」周伯榮認為,阿爾茨海默病最突出的癥狀就是記憶的減退,包括近記憶障礙、語言功能障礙、精神混亂不堪等,「但這些都已經不是超早期或早期癥狀。」

診斷:三點幫助早期發現阿爾茨海默病

1.性格突然改變,容易懷舊或變幼稚

那麼,哪些超早期或早期的癥狀值得警惕呢?

周伯榮說,首先是性格改變,這是很容易忽略的一個癥狀群。這時候,老人通常會表現得容易懷舊,容易自得其樂,或出現幼稚甚至是愚蠢的行為。因此,家人在平時應多留意中老年人這些癥狀的變化,比如:原本爽朗性格的人,變得不開心、沉悶、呆板,沒有什麼表情,經常坐在那裡不出聲,不願意跟別人交往,遇事變得斤斤計較、待人疑心重重;原本精明強幹的人,會因為小小麻煩就焦躁不安、甚至恐懼和脆弱;原本熱情好客的人,變得不愛搭理人、冷言冷語;原本講究整潔乾淨的人:變得衣冠不夠整潔、東西隨意亂放等;原本穩重的人,出現幼稚行為。

2.以抑鬱癥狀為首發的佔1/3

周伯榮認為,情緒行為異常也是很容易忽略的一個癥狀群。這時候的老人在情緒上容易出現焦慮不安、憂鬱消極、無動於衷、勃然大怒、易哭易笑、不能自製等異常。而且,在疾病演進中,患者會逐漸變成淡漠及遲鈍,有時情感失去控制能力,變得膚淺而多變。

周伯榮說,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最常見的情緒障礙是抑鬱情緒,這種情緒具體表現為呆滯、退縮、食慾減退、心煩、睡眠障礙、疲倦等。「以抑鬱癥狀為首發的阿爾茨海默病比例約為1/3。」周伯榮提醒,如果發現老人性格變得喜怒無常、情緒變化很大,家人一定要格外重視。

3.前瞻性工作記憶、視覺空間記憶能力下降

周伯榮說,前瞻性工作記憶、視覺空間記憶能力下降也是阿爾茨海默病的早期癥狀之一。他解釋說,前瞻性工作記憶分為兩種,一種是基於時間的前瞻性記憶,一種是基於事件的前瞻性記憶。前者是指在某一時間內完成規定的動作記憶;後者是指在適當條件下完成規定的動作或工作記憶。「比如,指令明天上午9時,如果下雨,記得把陽台的花盆進行施肥並搬進屋子,就是一個前瞻性記憶測試。」

視覺空間記憶,是指個體對空間圖形在頭腦中進行識別、編輯、存儲、分解和抽象或概括的能力,主要包括空間觀察、空間記憶、空間想像和空間思維等能力因素,如對三維圖形的記憶加工等。

這兩種記憶能力的下降,常常在阿爾茨海默病的早期或超早期就出現,並不是典型癥狀。「簡單的回憶困難或近事記憶障礙,則屬於阿爾茨海默病的典型癥狀。」

護理

出現這五種情緒變化莫輕視

周伯榮說,如果發現老人出現情緒異常,家人進行適當的護理,有助於緩解病人的病情。

1.出現欣快的情緒

老年痴獃患者經常會表現出一種滿足感,容易懷舊,容易自得其樂,這種情況下他們的話語也會增多,面部表情給人以幼稚甚至愚蠢的感覺。對待這種老人,家人應充分尊重他們,給他們增加一些活動,比如下棋、讀報、打太極拳等。

2.出現激越的情緒

老人常常會情感不穩定,容易為小事發火,常常逃避事情,頑固又不合作。對待這種患者,要先分析產生激越的具體原因,安慰病人,避免用刺激性的語言,鼓勵他們進行規律性的鍛煉。

3.出現抑鬱情緒

這種情緒具體表現為呆滯、退縮、食慾減退、心煩、睡眠障礙、疲倦等。對待這種老人,要耐心傾聽病人的敘述,不要強迫病人做不情願的事,要鼓勵他們參加運動,散步最佳。

4.出現焦慮的情緒

包括坐立不安、反覆挑選衣服、不停地搓手、到處吼叫或來回走動、甚至拒絕進食與治療等。這種時候,要給病人足夠的照明,要保證居室的安靜,並安排一些有趣的活動,放一段輕鬆的音樂,讓他們放鬆神經。

5.出現淡漠的情緒

這種情緒主要表現為退縮、孤獨、迴避與人交往,對環境缺乏興趣等。對待這種老人,需要給他們增加照明度,在室內擺放她們喜歡的物品,如日曆、時鐘、照片、收音機等,向病人說一些關愛的語言,建立信賴的關係,鼓勵病人做他們想做的事情。

提醒:

超過60歲

應檢測認知功能和情緒癥狀

周伯榮說,在自我警覺和發現阿爾茨海默病的過程中,年齡是顯而易見的高危因素,除此之外,情緒障礙、失眠、過度應激、動脈粥樣硬化的高危因素與阿爾茨海默病密切相關。因此,年齡≥60歲的老年人,除常規檢查血糖、血壓、血脂等動脈粥樣硬化指標,均應該把系統檢測認知功能和情緒癥狀作為常規檢查項目,在專科門診建立每個人的認知功能的檔案,每年或每兩年複測,以便於比較性觀察,發現變化,及時進一步進行生物學的早期確診檢驗和檢查,將能夠很好的早期或超早期診斷阿爾茨海默病。

「研究資料顯示,在痴獃臨床典型癥狀出現的前5年進行預防,痴獃典型癥狀出現將會平均延緩約10年,將大大提高人們生存期的生命質量。」周伯榮介紹,2015年,著名醫學雜誌Lancet發表的研究顯示,綜合性積極干預痴獃發病的危險因素兩年,如動脈粥樣硬化、情緒障礙,加強認知訓練等,輕度認知功能下降的中老年人群的認知功能退化速度將明顯減緩,發展為痴獃幾率明顯降低。

溫馨提示:

張肇良22日有老人認知功能免費檢測

9月22日下午,廣醫三院神經內科/臨床心理門診將舉行「超早期發現阿爾茨海默病」的宣教活動,同時現場免費檢測認知功能。地點:廣醫三院門診8樓。

又訊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內科將在9月18日8:00~12:00開展「記憶與愛同行」主題義診,地點:該院門診三樓神經內科,參加的患者須先到門診一樓挂號處取義診免費號。(伍君儀、張燦城)

發表留言

秘密留言

搜尋欄
RSS連結
連結
加為部落格好友

和此人成爲部落格好友